園林植物是園林工程建設中最重要的材料。植物配置的優劣直接影響到園林工程的質量及園林功能的發揮。園林植物配置不僅要遵循科學性,而且要講究藝術性,力求科學合理的配置,創造出優美的景觀效果,從而使生態、經濟、社會三者效益并舉。
綠化配置
按植物生態習性和園林布局要求,合理配置園林中各種植物(喬木、灌木、花卉、草皮和地被植物等),以發揮它們的園林功能和觀賞特性。園林植物配置是園林規劃設計的重要環節。
園林綠化配置包括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各種植物相互之間的配置,考慮植物種類的選擇,樹叢的組合,平面和立面的構圖、色彩、季相以及園林意境;另一方面是園林植物與其他園林要素如山石、水體、建筑、園路等相互之間的配置。
一、植物空間
園林植物空間——園林中以植物為主體,經過藝術布局組成各種適應園林功能要求的空間環境。
植物空間的類型分為:開敞植物空間、半開敞植物空間、覆蓋植物空間、縱深植物空間、垂直植物空間、完全封閉的植 物空間。
植物空間的營造需遵循對比與變化的原則;進行視線分析,多角度考慮原則;從滿足功能要求出發,服務于整體園林效果的原則。
二、組團配置模式
運用廣泛的典型性植物配置手法:以組團式的配置手法營造層次高低錯落,疏密有致的植物景觀
植物配置中最重要的配置手法為組團式搭配,空間層次中要營造的是大喬木+中小喬+大灌木+大球灌+小球+地被的多層次空間,組團與組團之間的過渡用小喬或大灌木簡單配置來體現一個疏密有致的組團關系及天際線高低起伏的變化。
兩層結構:
喬木+地被(草坪):通過簡單的喬木層與低矮的地被或草坪進行搭配,用于表現一種簡潔、通透的林下空間。適用于景觀樹概念、造型概念、主題林概念、色帶概念灌木+地被(草坪):通過灌木與地被(草坪)的組合,實現視線的半阻隔。一般用于兩個組團之間的過渡。
三層結構:
三層結構作為綠地中典型植物組團的主體形式,它相對尺度較大,同種基調植物數量較大,在中間區域成片、成線種植,形態較簡潔。
四層結構:
作為三層結構的提升,應用于植物基調組團配置中的重點突出區域部位,通過喬灌地的多層配置,形成高低錯落、色彩多變的植物景觀,與基調部分形成疏密對比。
五層及以上結構:
大喬+小喬+大灌+小灌+地被(草坪):通過撥高的大喬、圓冠型小喬、不同形態的灌木組合形態的灌 木組合、色彩斑斕的地被花卉進行多層次配置,形成豐富的視覺效果一般應用于重要節點、視線焦點、大門入口等重要位置。
三、配置要求
總原則
1、區域空間的劃分須合理,空間開合對比、植物空間層次的營造等方面重點考慮。
2、在場地較大的區域營造草坪景觀,強調疏密的對比。
3.1、入口門樓
此區域建筑是主體,植物設計應以門樓的高度來做為配置的依據,門樓前的植物以點植、孤植為主,門樓后的植物可層次豐富。
3.2、入口廣場區
1、多以樹陣的手法體現宏偉大氣,品種選用樹型必須筆直挺拔、高度統一
2、廣場周邊的綠地以生態密林的形式進行搭配,重點在營造小喬到球之間的綠化空間
3.3、售樓部或會所周邊
建筑是主體,植物孤植或配置于建筑的角位,用以烘托。
3.4、中心景觀湖區
1、須保證觀湖視線通透,靠近單體處可營造層次豐富的綠化景觀,營造組團植物景觀。
2、湖邊園路不靠湖一側的綠地以片植花林或營造生態密林的手法營造背景林。
3、湖邊的植物多選用富于季相變化的品種。
4、人行走于湖邊視線較開闊,植物景觀的組團營造,天際線的起伏,開閉空間須重點考慮。
3.5、泳池區
1、此區域的植物設計遵循泳池周邊管理的原則,植物搭配起到隔離屏蔽的作用,密植為主,層次豐富。
2、泳池中的綠島或樹池的搭配層次不宜太豐富,以簡潔大氣的配置為主,局部放大的綠島植物層次控制在三層。
3、植物品種選用以常綠樹為主,灌木可適當配置落葉樹,喬木全部選用常綠樹,避免落葉掉落泳池。
3.6、住宅入戶
1、交樓區景觀相對較為粗放,建筑周邊以較大片的喬木、灌木組群交替形成開合的層次,在建筑入口、建筑和道路視線交點處集中體現豐富的灌木配置層次。
2、建筑與建筑之間的綠地以疏林草坡或喬木片植的植物配置方式進行植物層次過渡。
3.7、景觀亭及景墻
景觀亭接水或綠地時,視線的開敞面為水面或綠地,一般兩側的綠地會配置拔高大喬木以襯托景觀亭,亭子的兩側可配置層次,兩側、后側的天際線需重點考慮。
景墻周圍的植物配置以烘托景墻主體的原則來進行,可以在景墻兩側搭配球類植物,點綴開花或色葉的品種,背景的層次營造應考慮,宜配置1~3株密實的植物于景墻后,大喬的高度以景墻的高度及長度來決定。
3.8、中心綠地
1、開敞空間的做法。
2、植物配置可用概念林提亮空間,搭配上兩層植物配置的模式。
3、背景的營造可以組團搭配的形式。
4、天際線的起伏必需重點考慮。
3.9、兒童活動區
1、植物的搭配宜多選用開花、花香的植物營造花林景觀。
2、此區域的植物落葉樹的比例在70%以上,即要考慮夏天遮蔭同時滿足冬季曬太陽的要求。
3、強調花林和季相變化景觀,植物搭配種植不宜太密,以三至四層植物空間層次為主,局部角位可豐富營造組團空間。
四、地形
地形的營造與植物搭配的關系及一些要求:
1、地形設計是在綠化空間的基礎上進行,植物密植做豐富層次的地方,地形上可做堆坡處理。
2、利用沿路小地形提高感受度,不要只在大片綠地中塑造地形。
3、不是所有的場地都建議堆坡,地形塑造成龜背型。當設計為樹陣或模紋的綠地,有高差的建議地形自然放坡,沒高差的建議平地即可。
五、品種運用
華南地區概念林品種選擇:水杉、柚子樹、細葉欖仁、黃花風鈴木、銀海棗、紅花紫荊……
華東地區概念林品種選擇:銀杏、水杉、五角楓、紫葉李、櫻花、山杏、山桃、八棱海棠、碧桃……